|
記者調查:奶粉漲價與生育補貼無關,實為促銷調整近日,隨著國家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的公布,一則“育兒補貼還沒到賬,奶粉就漲價了”的說法在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引發(fā)眾多育兒家庭的擔憂。該說法將部分奶粉品牌的價格波動直接歸因于即將實施的生育補貼政策。然而,經記者多方調查核實,這一傳言并不屬實。當前奶粉市場整體價格平穩(wěn),所謂的“漲價”實為電商平臺促銷活動的周期性調整,部分品牌產品價格甚至呈現下降趨勢。 網傳“補貼催生漲價”引焦慮,多品牌被點名 7月28日,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公布《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明確自2025年1月1日起,對一孩、二孩、三孩家庭每年發(fā)放3600元補貼,直至孩子年滿3周歲。這項旨在降低家庭生育養(yǎng)育成本的民生政策,預計每年將惠及超過2000萬個嬰幼兒家庭。 然而,政策利好公布后不久,網絡上便出現多篇內容高度雷同的帖子,聲稱貝因美、飛鶴等多個主流奶粉品牌已開始漲價。這些帖子將漲價原因直接指向育兒補貼,在家長群體中引發(fā)了不必要的焦慮。 記者多方求證:價格波動源于促銷,線上線下均未普漲 為核實網傳信息的真實性,藍鯨記者對市場上主要奶粉品牌的線上及線下價格進行了全面調查。 線上渠道方面,以被點名的某奶粉為例,其主力產品3段幼兒奶粉在電商平臺7月底的到手價為280元/罐,而在7月24日和6月27日,該產品價格分別為311元/罐和378元/罐。數據顯示,在補貼政策公布后,該產品價格不升反降。 記者進一步查詢了飛鶴、貝因美、美贊臣、金領冠、合生元等品牌,均未發(fā)現普遍性漲價。相反,不少產品的價格因平臺促銷活動而出現波動下滑。
記者還咨詢了美贊臣等品牌的官方旗艦店客服,各方均明確表示“未收到產品漲價通知”。某品牌客服解釋稱:“我們店鋪會不定期推出平臺補貼活動,補貼力度大時到手價會相應降低,活動結束后價格會恢復正常水平。消費者感知到的價格變化,主要是促銷周期導致的! 線下渠道方面,記者走訪了多家母嬰店。有母嬰店長表示,部分品牌在今年5月份確有小幅調價,但與補貼制度毫無關系。另一知名連鎖母嬰店的銷售人員則稱:“近期沒收到總部的漲價通知,像愛他美,算上店內活動比電商還便宜,更別說漲價了。”伊利集團也向記者明確表示:“沒有調整任何價格! 專家解讀:行業(yè)正從“價格戰(zhàn)”轉向“穩(wěn)價盤” 調查發(fā)現,與網絡傳言恰恰相反,當前奶粉市場不僅沒有普漲,反而因競爭激烈而呈現出“內卷”態(tài)勢。自2020年下半年起,國產奶粉行業(yè)經歷了長達四年的“慘烈價格戰(zhàn)”,嚴重削弱了其高端溢價能力。與2019年相比,部分產品價格已然腰斬,導致國產高端奶粉市場出現結構性缺位。 從2024年開始,國產奶粉企業(yè)已主動調整策略,核心目標從“搶占份額”轉向“穩(wěn)價盤”。即通過“控貨、控價、提利潤”相結合的方式,恢復渠道與企業(yè)的合理利潤,保障行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重建健康的行業(yè)秩序。部分頭部乳企計劃于下半年推出直接對標外資高端產品的新品,以奪回市場定價權。同時,將重建經銷商激勵機制,把提價紅利向渠道傾斜,形成廠商共贏的良性生態(tài)。 編輯:金文婕 審核:王仕偉 版權聲明:如有侵權 請聯系刪除 |

